(摘)近日在廣播聽到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製播的廣告,內容為小孩問:「媽媽,我們什麼時候要回家?爸爸在哪裡?」之後則由廣告代言人說:「請傾聽孩子的聲音,愛孩子,不擅自帶孩子離家。」身為一位女性與性別學者,在聽到這則廣告後,產生許多擔心與疑問。
當女性帶孩子離家時,常是因為家暴或家內性侵的問題。例如紀錄片《日常對話》就呈現該片母親倉皇帶兩個女兒離家,只為了逃離家暴;而女兒當年也曾長期遭到父親性侵。這讓我懷疑,此廣告內容設定是否偏離事實?也就是說,即使父母沒有當小孩的面出現衝突,小孩也會感覺到家庭氛圍。因此,當孩子被帶離家時,通常已隱約知情。此外,這些女性或許是隱忍已久才找到「帶孩子一起逃離」的勇氣。如果這些女性聽到這個廣告,將情何以堪?
當我在瑞典留學時,深知瑞典是個重視兒童人權的國家。在瑞典,父母離婚通常都採共同監護,讓孩子知道爸媽仍是愛他們的,這是值得學習的面向。然而,瑞典女性主義者也批評,此類政策有時會忽視受暴婦女的權益。從瑞典的經驗可以讓我們更深思,如何在照顧兒童權益時,不要忘了婦女的處境。